生活在西藏的少数民族

更新时间:2024-04-28

西藏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除藏族外,还有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以及尚未确定族称的僜人、夏尔巴人,加上汉族和其他民族干部、职工,全区现有41个民族成份。世居民族有: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怒族,还有尚未确定族称的僜人和夏尔巴人,其中门巴族、珞巴族等区内独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南部和东南部,为跨境而居。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亦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有自己的语言。门巴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县。人口共5万余人,其中分布在我国实际控制区以内的仅有7475人,其余生活在错那县南部的印控区。“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珞巴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人口三十万(一九六八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于、朗县一带。在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除"博嘎尔"部落外,还有"宁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如约定日期。即用绳子打结,每日用刀割去一结;到没结时,就是约定的日子。借实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纹就代表多少数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僜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僜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僜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僜人自称"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僜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僜"。藏语把他们称为"僜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僜人"。

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