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政府网

中  文  名:米脂县政府网

官        网:http://www.mizhi.gov.cn

地        址:

车牌:陕K

区号:0912

政府网简介

  米脂县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面积1212平方千米,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下辖13个乡镇。米脂县是“佳米驴”的故乡。西包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有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李鼎铭陵园等名胜。素有“美人县”、“文化之乡”、“小戏之乡”、“梯田之乡”等美誉。

  中文名称米脂县外文名称MizhiCounty别名古银州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地区银州镇,杜家石沟镇,沙家店镇等政府驻地银州镇西下巷25号电话区号0912邮政区码718100地理位置榆林地区中东部、无定河中游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23.6万(2010年)方言山西太原为中心的“晋语”语系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著名景点李自成行宫,万佛洞,李鼎铭陵园、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等火车站米脂站车牌代码陕K特产小米,洋芋,佳米驴历史名人貂蝉,李自成,李鼎铭、杜聿明等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450毫米行政区划代码610827目录1建制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位置▪地貌▪气候4人口5经济▪农业▪工业▪商业6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7交通8社会▪卫生▪科技▪体育9教育10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工艺美术11旅游▪貂蝉山庄▪万佛洞▪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高西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姜氏庄园12名优特产▪米脂驴板肠▪米脂贡米▪碗砣13著名人物建制沿革编辑商朝后期到西周初期,今陕北一带属翟(同狄)。《竹书纪年》载:“帝乙十七祀,西伯伐翟。”即指周文王与翟人作战。本境在翟国范围内。周初翟人很强盛,周人被挤到岐山一带。周强大以后,翟人活动范围向北缩小。春秋时期,境内由白翟占据。前635年,晋文公重耳以“尊王攘夷”名义率军过黄河攻打戎翟,占据圁水(无定河)、洛水之间大片土地,翟人降晋,本土归于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分晋后,本土归赵国,后由魏国统辖,建上郡。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秦国军队在雕阴

  李自成行宫(今富县、甘泉间)打败魏军,两年后魏襄王将上郡15个城(含本地)割让秦国。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赵惠文王向西扩大地盘,从秦手中夺回肤施等,本地又归赵国。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击赵,再夺上郡失地,本土归秦上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36郡。本境在上郡肤施县内。秦二世三年(前207),楚霸王项羽率军打入咸阳灭秦,将上郡改为翟国,立秦朝降将董翳为翟王。汉高祖元年(前206)董翳降汉,仍为翟王,统辖北方。上郡隶属并州刺史部,郡下设12县,本境归上郡独乐县。永元元年(89)又设独乐县,境内汉、羌杂处。由于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永初元年(107)羌胡兴兵反汉,朝廷镇压失败,永初五年(111)上郡郡治由肤施迁至衙县(今陕西白水县东)。永建四年(129),上郡郡治迁回肤施。永和五年(140),羌胡再次变乱,上郡郡治二次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肤施、独乐汉民全迁邻州。羌胡人占据今陕北大部分地方,无建置。建安二十年(215),并州刺史部所属郡县俱废。三国到西晋时期,上郡一直由羌胡(氐羌)占据。东晋太兴三年(320),前赵皇帝刘曜(匈奴人)派兵征服羌胡,占据上郡。咸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败刘曜建后赵,统治上郡28年。永和六年(350),上郡归氐人苻洪所建前秦。太元九年(384),羌人姚苌建后秦,仍辖治上郡。义熙三年(407),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筑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撤销上郡,本境归大夏。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四年(427),拓跋焘率军破大夏后设夏州(州治统万城)。太和十一年(487),本境属化政郡革融县。神龟元年(518),本境属大斌县(在今子洲)。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属安政郡抚宁县。北周保定三年(563)正月,在乞银城设置银州,本境长期隶属银州。因此,后人又称米脂为古银州。隋代,开皇三年(583),银州下设儒林县(今鱼河堡)、抚宁县(今马湖峪一带)、开疆县。大业三年(607),撤销银州,设雕阴郡(郡治今绥德),儒林、抚宁、开疆、大斌改属雕阴,本境土地曾分属以上各县。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原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勾结突厥人反隋,占据雕阴郡,建梁国,共12年。此期间,本土属梁国。唐代,贞观二年(628),唐灭梁国,废雕阴郡,关内道复置银州、绥州(西魏时设,后废),儒林县属银州,抚宁、大斌县属绥州。贞观八年(634),抚宁县改属银州。天宝元年(742),银州改银川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银州。本土先后属于上述州、郡、县。唐末,党项羌族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定难军(今陕北和内蒙部分)节度使,领辖银、夏、绥、宥4州,本境归银州。唐末至五代、宋初,定难军长期与中央政权持半割据状态。

  米脂县全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全国设路、州、县,始有陕西路。太平兴国七年(982),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党项族)献银、夏、绥、宥州归宋,银州隶于陕西路。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拥兵反宋,占银州等地。以后他几降几叛,长期控制银州。天圣十年(1032),李元昊(继迁之孙)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称帝,建西夏国。本土属西夏统治下的银州。今县城所在地出现米脂寨。元丰四年(1081),宋军夺回米脂寨,隶于延州。元祐四年(1089),宋与西夏议和,又将银州(含米脂寨)割让西夏。元符元年(1098)宋收复米脂寨,还有暖泉寨、克戎寨、开光堡等,均在今县境内。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米脂寨、嗣武城、定戎(克戎)寨,这些寨隶属于绥德军。金末,蒙古人兴起,太祖十六年(金兴定五年·1221),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渡黄河占领葭州、米脂寨等地,驱逐金人。太祖二十一年(金正大三年·1226)设米脂县,将嗣武并入。元朝全国设行省、路、府、州、县。米脂县属于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至元四年(1267)定戎县并入米脂。明代米脂县隶于陕西布政司延安府绥德州。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朝,改延安府为天保府,米脂县为天保县,隶属同前。清代,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进占天保县,将它恢复为米脂县(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设绥德直隶州,米脂县改属绥德州。民国2年(1913),米脂县改属榆林道。民国15年(1926)撤销榆林道,米脂县直属省辖。民国24年(1935),陕西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米脂县属第一督察区(榆林)。民国26年(1937)7月15日,国共两党代表经庐山会议协商,并经国民中央政府10月批准,承认由陕甘宁苏区改建的陕甘宁边区。当年12月,米脂县划属陕甘宁边区,隶于绥德专区。1940年,绥德专署国民党专员何绍南被人民赶走。新中国成立后,米脂县隶属陕西省绥德专区。1956年10月,绥德专区并入榆林专区,米脂县转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10日~1961年9月1日,葭县一度并入米脂,仍称米脂县。1979年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米脂属榆林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编辑2011年底,米脂县辖8个镇、2个乡:银洲镇、桃镇镇、龙镇镇、杨家沟镇、杜家石沟镇、沙家店镇、印斗镇、郭兴庄镇、桥河岔乡、十里铺乡。银洲镇辖北门川、西街、北街、东街、城渠、南街6个居委会,北街、西街、东街、张米脂沟、宋碱、南关、孙家沟、王沙沟、雷家峁、张家坪、何石磕、高崖窑、班家沟、湍卧梁、孙山、杜家沟、三里楼、园则沟、瓦窑沟、刘家峁、韩山、砖窑、老树沟、吴家沟、卢山、刘家湾、姬桥、姬家峁、官庄、宋家沟、党家墕、杨家砭、蒋沟、孟岔、背东山、党家沟、小沟、镇子湾、井家山、五里沟40个行政村;高渠乡辖高渠、田渠、冯渠、白家墕、陈家沟、高庙山、麻渠、阳山、高家碱、折家坪、马家沟、姬家寨、井家沟、姜兴庄、安沟、高西沟、李谢碱、马蹄坬、李郝山、刘渠20个行政村

  桃镇镇辖辖桃镇、树山、山墕、白家沟、后王坪、木瓜峁沟、牛沟、前王坪、刘家岔、崖上、申家碱、申家沟、高宏寺沟、宽坪、郭家沟、石家甲、仁义山、党家沟、曹峰、李家湾,姬家岔、新庄、圪凹店、申杨崖、燕圪台、新尚沟、毕家渠、乔圪台、黑圪塔、另寺、高坪、李家沟、井家河、刘盘沟、小寺则35个行政村

  龙镇镇辖曹山、龙峁、安寨、艾家坬、合流咀、寨山、西渠、冯庄、苏家沟、塔站、贺家坡、皮条峁、窑米庄、郑渠、常兴庄、凡兴庄、狼后沟、丁家沟、马湖峪、张兴庄、张家湾、李圪堆、沙畔、玉皇阁、赵庄、黑石窑、高庄、杜家畔、麻山、胡塔、鲍庄、姬家园、李兴庄、李山、白碱、赵新庄、崖窑沟、新窑沟、中庄、陈家墕、郭家砭、山碱塄、后中庄、麻地沟、张兴庄、赵家坬、黄家坬、中山峁、老榆山、张山、白渠、惠家老庄、花墙湾、丰富墕、东坪墕、高庙山、杜阳坬、艾家墕58个行政村

  杨家沟镇辖宫家崄、艾家渠、桑沟则、侯家沟、管家咀、李家寺、王家湾、李均家沟、罗家崄、前马家园则、后马家园则、高兴庄、何家岔、岳家岔、马家小沟、寺沟、杨家沟、巩家崄、李材圪塝19个行政村

  杜家石沟镇辖杜家石沟、东山梁、杜兴庄、李家崄、庞富、宋山、鸳鸯山、阳畔、阎家畔、西艾渠、任家坪、官道山、西常渠、西常兴庄、李生墕、郝家兴庄、冯家崄、柳家崄、卧马坪、高兴庄、羊路沟、张家畔、盘草沟、老墕、西杜家沟、党坪、黑山则沟、黑彦青、善家沟、罗家崄、高家崄、刘家沟、崔有圪塝、党家塌、四郎沟、西马家沟、庙山、朱兴庄、树山、艾好湾、西高渠、庙墕42个行政村

  沙家店镇辖沙家店、刘家沟、君家沟、郝家墕、白家沟、泥沟、郝家坪、白家碱、牛圈塔、葫芦旦、阳坡、马家沟、凡家沟、高家圪捞、桑则沟、清水沟、文家山、李家沟、马家坪、谭花峁、贺家川畔、木头则沟、枣林沟、姬家坬、党家山、百垧塌、老虎圪塔、常家阳坬、张家坪、狮子塄、折家圪捞、常兴庄、常高山、常柏山、马狮圪塔、常家元则、马渠,李家站、菜地峁、付家沟、土木寨、姬兴庄、天花界、冯家英沟、张庆甫沟、张士沟、冯家中庄、王谷梁、张朴墕、常庙塄、史家坬、亢渠、孙渠、窑则、杜家塬、薛家坪、班家墕、张家崖、冯家阳坬、炭窑峁、对九圪塔、老庙圪塔村、冯家寨则63个行政村

  印斗镇辖杜家、崖窑、惠家沟、对岔、前印斗、后印斗、马家铺、峁圪塔、高家庄、陈家岔、高家老庄、高家园则、红崖崄、吴仲沟、常家渠、赵家坡、背塌沟、常石畔、范家泉、吴家峁、碾子沟、椿塌梁、井沟、罗家坪、沙坪、柳坡、张家崄、新窑湾、石家山、吴家沟、青杨川、寨则沟、圪宗则沟、舍窠峁33个行政村

  郭兴庄镇辖郭兴庄、后袁兴庄、酒窑崄、李兴庄、红谷梁、阳枣坪、杨岔、九月坪、张石畔、吕家岔、朴牛湾、前袁兴庄、阳川、白兴庄、白石畔、阳石坬、李石畔、贺家沟、常高山、田家沟、园子峁、榆林崄、郇家河、孟家畔、杨家峁、芦则沟、张崖窑、武郁渠、天王塔、后谢家沟、前谢家沟、郇家墕、小李家墕、杜兴庄、王山35个行政村

  桥河岔乡辖桥河岔、常家坪、姬家沟、年家沟、袁家砭、水草沟、艾家峁底、赵家石畔、流崛峪、张家峁底、张家岔、郭家渠、李家坪、刘石畔、郭家沟、桥沟、刘家峁、吕家崄、泉家沟、五儿崄、七里庙、高家沟、磨石沟、远志山、贺家寨则25个行政村

  十里铺乡辖十里铺、姬家石沟、窦家圪塝、姬鸣沟、梁家沟、小桑坪、周家沟、尚庄、冯庄、高二沟、井家畔、赵家山、张家沟、川李家沟、官家湾、李仁家沟、张家塔、豆家沟、吕家沟、艾家山、艾家坪、何家庄22个行政村

  米脂县

  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径109°49′~110°29′,北纬37°39′~38°5′,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

  地貌

  米脂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252米(李家站乡张西畔村西北山顶),最低海拔843.2米(十里铺乡高二沟村南无定河出境处),绝对高差408.8米。平均海拔1049米。县城海拔872米。从稍大范围来看,米脂县位于横山山脉以东,黄河支流与无定河分水岭以西,东西两头高,中间低,横剖面呈“凹”形。从横山山脉向东派生的几条梁峁带构成米脂县无定河西侧溪谷分水岭。

  气候

  米脂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人口编辑

  旧时米脂县民国元年(1912)米脂县98583人。据民国县志辑余本《政治志·里户》记载,民国23年(1934)人口总数131290人,24年(1935)126360人,25年(1936)为127745人,26年(1937)为155610人。省财政统计图书载,民国27年(1938)为27042户159673人,29年(1940)为28708户163467人。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米脂县西部454村划归西川办事处(后米脂县),疆域缩小,人口相应减少。据1944年统计,米脂县16692户83358人(不含西北部国民党占据的武镇等地人口)。1946年,武镇等地解放后划归横山县,米脂县人口为18494户92510人。1949年89919人,1959年为126632人,10年内增加36713人;1969年达150155人,比1959年增长23523人。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一定控制。1979年,米脂县人口157526人,比1969年增长7371人,此10年人口增长数明显低于上一个10年。随着又一个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80年代以来人口再次迅速增长。1989年,米脂县人口达188732人,10年内增长31206人。2012年,米脂县常住人口15.51万人。户籍总人口224330人,总户数80366户,其中,男性116905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107425人,占总人口的47.9%;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85402人,占总人口的82.7%;非农业人口38928人,占总人口的17.3%;2012年米脂县出生人口3855人,出生率17.25‰,死亡1289人,死亡率5.77‰,自然增长率7.77‰。

  经济编辑农业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农业产值曲线上升,在严重自然灾害年份波动较大。1949年农业产值632万元。1950~1959年平均农业产值779.2万元。其中粮食年均产值583万元、经济作物25.9万元、蔬菜瓜类85.5万元。1960~1969年平均农业产值818.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636.5万元、7.9万元、66.6万元。1970~1979年年平均农业产值1597.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336.6万元、6.4万元、118.8万元。1980~1989年,年均农业产值2266.5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199.8万元、81.4万元、149.2万元。2012年,米脂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28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亿元,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5.65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亿元,林业产值0.17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0.396亿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938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7859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406公顷,比上年增加338公顷;豆类播种面积7520公顷,增加383公顷;洋芋播种面积10106公顷,增加1167公顷;年末果园面积6756公顷。粮食产量83438吨,比上年增加7604吨;豆类产量17083吨,增加4677吨;洋芋产量31338吨,增加5336吨。

  工业

  1956年,国家投资的牛金山、书窑沟煤窑开业,县办国营工业问世。1956~1957年,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龙镇私营煤炭业转为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龙镇煤矿。城关个体手工业者组织集体企业。1957年底,国营工业单位2个,公私合营4个,手工业合作社、组15个;工业总产值84.7万元。1961年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企业紧缩,不合格的企业下马。1965年,保留国营企业3个,集体企业4个;工业总产值105.14万元。“文化大革命”前期,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破坏。1967年,全民企业3个,集体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86.55万元,比1960年下降58万元。1970年,在兴办“五小工业”精神指导下,工业出现转机,先后建成县氮肥厂、火电厂、酒厂。1989年,米脂县有国营工业9个,县城和乡镇办集体工业企业31个,村集体工业企业256个,个体工业409个,全民、城镇集体企业职工5251人。米脂县工业总产值2353万元。其中全民703万元,集体1116万元,个体534万元。已形成小型煤炭、机械、食品、服装生产为主的县级工业结构。主要产品有煤、化肥、洋芋加工机械、面粉、肉类、糕点、粉条、瓷器、铁器、砖瓦等。2012年,米脂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7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重工业产值15.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天然气46133万立方米、烧碱12.4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2.5万吨、盐酸6.7万吨、防寒衣198.9万件。

  商业

  1949年,米脂县从商者223人,经营商品不过1000种,土产品多,低档商品多,花色品种单调;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148万元。1989年,米脂县国营、供销、物资、合作商业、饮食服务业企业135个,注册资金1907.5万元,从商人数1286人;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修理业743户1163人。总从商人员2449人。经营商品达7000余种,较大程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4287万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85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完成9580万;限额以下完成80505万元。批发业销售额15262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121505万元。2013年米脂生产总值(GDP)4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生产总值的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生产总值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生产总值的5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48元,比上年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9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