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

更新时间:2024-04-27

西双版纳有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按人口多少,傣族、哈尼族位居一、二,汉族第三,是名符其实的“少数”民族,将“汉”字拆开,被称为“水又族”。

傣家女子的婀娜风韵,自是风景了。打一把花伞,发髻边戴一束鲜花,色彩明快艳丽的筒裙把她们的玲珑曲线勾勒得凹凸有致,点缀在林间的葱葱绿意里。据说她们擅制脂粉,女孩家的化妆品都出自自己的亲手调制,连热带阳光在她们脸上都不会留下印迹,在商场里是买不到的。傣家猫多哩(小伙子)是要“嫁”到女方家的。初谈恋爱时要先上门做三年苦力,在河里淘金沙、银沙、在地里种庄稼,十分辛苦;一旦表现良好、通过考验“转正”了,就可以大享其福,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不用干了,全由女子一力承担,很有些先苦后甜的意思。

在曼迈桑康景区看了一场傣乡水上风情表演。傣家女儿手捧水盆,用枝叶蘸水向客人肩头点洒,一只只孔雀立在浮桥的桥栏上迎接宾客,一船船着民族服装的女子站在竹排上,红、粉、黄、绿,各色艳丽的身影映在水中,煞是动人。随后的丢包传情、放高升、体验傣王轿、龙舟竞赛、品尝米酒等,展示了傣族风情。权当看个意思吧,点到为止,可惜不是张艺谋导的哈,不精心,不深入,散漫的程式化表演,浪费了好题材——也许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民族众多,风情各异,能歌善舞者俯拾皆是,这样的资源太过丰富了吧。

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_西双版纳照片

类似这样的表演,在原始森林公园和曼听公园,还看了两场。曼听公园的澜沧江—湄公河歌舞篝火晚会,是一个集吃傣味自助、看民族舞蹈、放祈福水灯、跳集体舞联欢于一体的大PARTY,演员服饰华美,身段柔婉,集中展示了中、老、缅、泰、越、柬各国的民族舞蹈和一些民族习俗。主持人的串词诙谐幽默,与观众充分互动,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笑浪。夜幕降临时,每人手捧一盏水灯放入河中,点点烛火映红水面,让祈福的心愿顺水长流。表演结束后,观众们手拉手,在演员的带领下,围着篝火跳起傣族的“团结舞”、拉祜族的“三跺脚”、哈尼族的“咚叭嚓”、基诺族的“大鼓舞”。男女老幼都兴致盎然,其乐融融。

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_西双版纳照片

原始森林公园的孔雀放飞,十分有趣。一个蓝衣女子款款走向池塘边,吹响哨子,洒出饲料,在声声呼唤下,从山坡上的竹林里飞来一只蓝孔雀,它平展双翼,滑翔而下,稳稳地落到地面。接着一只又一只,点点莹蓝出现在树林梢、竹楼顶,几十只大大小小的孔雀由远及近,翩翩而来,象在奔赴一场盛宴。啄食休息片刻之后,在声声哨音的召唤下,它们再次振翅,奋力飞过池塘,回归丛林。

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_西双版纳照片

相比之下,对橄榄坝早市比较失望,不是我想象中赶集的热闹集市,而是一个大棚市场,售卖各色店铺中都能见到的东西;没有深入村寨,民族风情只能在歌舞中去体会。常有小插曲,比如坐傣王轿要付钱,放水灯要捐善款,不知道风俗如此还是生财有道,恐怕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

西双版纳的6天,闲散,随性,没有大山大川的风景,通常是短袖、墨镜、遮阳帽,腰间系件外衣,从路边店里买来泰国产的菠萝蜜干,越南产的综合果干,甜甜脆脆地嚼着,然后在街巷中闲逛。逛民族风情街,逛茶叶店,甚至逛菜市场。要么就是去看植物,寻吃食,逍遥自在。在版纳的丛丛绿树里,总是闪动着姑娘们鲜艳的衣裙,我忽然想,那些知青当年在这里插队,在版纳一驻十年的青葱岁月,头顶烈阳的垦荒生涯,不知有没有留下故事呢,呵呵。

答案来啦。图1是三角梅。如果直接看下面这张照片,是不是更容易把叶子当成花?

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_西双版纳照片

图2是铁树开花,左边那株是雌树,大大的球状物即是花;右边那株是雄树,举起来的那两只毛刺刺的棒子就是它的花。这张图可能会更清楚些。

西双版纳的慢生活——风情版纳1

图3是鸡蛋花。图4就是变色木了。